近日,一篇关于退役军官出路的文章引发热议,焦点集中在转业缩紧、退休遥远的背景下,复员和逐月成军官无奈选择,而有人竟讽刺退役军官只配开滴滴当保安,引发军官群体不满,他们认为自身价值被蔑视。同时,文章还对军人后路提出如给逐月者关怀、放开军官考研渠道等建议。
对这件事情,我有几点不一样的看法,大家可以批评指正:首先,说退役军官只配开滴滴当保安虽刺耳,但从另一角度看,开滴滴、当保安并非低等职业。在当前就业环境下,许多高学历者也从事这些工作,如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送外卖,这是市场选择和个人生活需求的结果。退役军官从事此类工作,若能满足自身经济和生活需求,也无可厚非,不应过度解读为对他们的贬低。
其次,军官们对未来职业的迷茫,一方面源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。在部队多年,虽然与社会脱节,但所培养的能力如团队协作、纪律性等在社会上同样重要。若能正确认识并积极转化这些能力,或许能开拓更多职业可能。另一方面,政策虽有不足,但也在不断完善。不能仅因当下政策的某些限制,就否定未来的发展空间。
展开剩余45%再者,对于给予逐月者更多关怀等建议,虽然出发点是好的,但也要考虑到国家政策的平衡性和可行性。增加退役金比例、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政策倾斜,可能会对财政和社会资源分配产生影响。或许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,建立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推荐机制,而非单纯依靠政策补贴。
最后,关于适度放开军官考研渠道,部队吸引地方高校人才,并非对自身培养军官的不信任,而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。放开军官考研渠道,可能会导致部分军官过于注重学历提升,而忽视部队实际工作需求。可以探索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,如与高校联合开展在职培训项目,提升军官能力的同时,确保不影响部队正常工作。
#退役军官职业选择新视角#
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,欢迎批评指正,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。
发布于:四川省